清晨,海风徐徐,青岛奥帆中心的海面波光潋滟。就在这片曾被历史赋予开放象征意义的海湾旁,一场关于未来的论坛悄然启幕——2018年4月26日,由智维论坛发起的海洋科技与蓝色经济论坛在青岛举行,以“智慧海洋助力国家蓝色发展战略”为主题,聚焦科技如何深度嵌入海洋开发、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
与会的海洋科学家、工程专家、产业代表和政策研究人员围绕“海洋科技平台建设”“智慧渔业与智能港口”“深海信息感知系统”以及“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展开多层次探讨,勾画出一幅正在生成中的“智慧蓝图”。
论坛指出,随着全球海洋科技进入深水区,智能化浪潮已成为蓝色经济跃升的关键驱动力。从自动化观测设备到多源异构海洋大数据平台,从水下机器人到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中国沿海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海上智能基础设施群”。
专家们一致认为,智慧海洋不是单一领域的科技突破,而是一种跨界融合的系统工程——它连接科研机构、港口运营者、渔业从业者、气象监测部门乃至城市管理者,构成一张覆盖深海、近岸与产业链的感知与控制网络。
在专题报告发布环节,多项最新成果引发关注,包括“近海智能感知一体化平台试点成果”“东部沿海城市智慧海洋发展指数初评模型”以及“蓝色科技创新资源地图”等。这些工具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量化支撑,也为企业投资、区域协同提供数据依据。
“科技必须下海,智慧必须浮出。”在论坛自由讨论时,有代表如此形容当前的使命。面对海洋生态压力与空间资源瓶颈,传统的海洋开发路径已难为继,而智能技术正成为支撑蓝色战略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在此次论坛中展现出作为“国家海洋科技高地”的战略自觉。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建设海洋大科学设施集群、海洋智能装备研发平台、以及区域蓝色产业协同中心,逐步形成“技术+制度+生态”共建的蓝色发展格局。
会议最后,与会各方共同发起“智慧海洋创新协作倡议”,明确提出推动技术标准对接、共享观测数据平台、建设蓝色应用试验区等一揽子行动建议,旨在加快构建海洋科技与蓝色经济深度融合的系统框架。
大海辽阔,科技领航。在这座面向太平洋的城市里,人们用一场论坛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蓝色,不止是资源,更是创新的前沿,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坐标。
本稿由海洋科技与蓝色经济论坛新闻编辑组撰写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