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流程

为确保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与权威性,智未奖设立了规范化、结构化的多阶段评选流程,结合专家评审、公众意见、实地核验等多种手段,形成系统化、可溯源的操作路径。以下为完整评选流程说明:

 

一、评选周期

智未奖实行年度评选机制,每年组织一次完整的奖项评审工作,具体申报启动、评审节点和结果公布时间由当年度组委会统一公布,并通过官方网站正式通知。

 

二、评选流程阶段

1. 奖项发布与申报启动

奖项组委会发布当年奖项目录、申报指南及评审说明;

统一开放申报通道,接受自荐与推荐方式提交申请;

提供申报咨询与答疑服务,辅助申请人准确理解评选方向与材料要求。

2. 初审阶段(资格审查)

理事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完整性、规范性与合规性审查;

不符合申报条件、资料不全或不满足奖项定位的申请将不予通过;

通过初审者进入复审阶段,不通过者不再另行反馈详情。

3. 复审阶段(专家函评)

由多个专业方向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独立打分与书面评价;

每项材料原则上由三位及以上评审专家进行交叉评议,确保多维判断;

综合专家评分与评语,确定拟入围终审名单及若干候补项目。

4. 公示与社会反馈(可选环节)

部分奖项类别将通过平台展示入围项目摘要,广泛征集公众意见;

对涉及争议或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补充研判;

公示意见将作为终审阶段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5. 终审阶段(集中评议)

召开终审会议,由核心评审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集中讨论;

入围申报人/团队可进行答辩或陈述,接受专家现场问询;

终审采取差额投票机制,按综合评定确定最终拟授奖名单。

6. 审定与公布

拟授奖名单提交奖项指导委员会审定;

审定无异议后,通过官方平台对外发布正式结果;

同步启动证书制作、奖项展示、获奖人传播推广等后续工作。

 

三、评审保障机制

为保障评选工作的权威性与信任度,智未奖同步运行以下制度:

回避制度:所有评审专家须申报与申报项目是否存在利益关联,自动回避相关评议;

保密制度:评审期间的所有项目资料、专家意见和评分结果均严格保密;

专家行为准则:明确打分规则与评论规范,杜绝倾向性、片面性评价;

全过程记录制度:每一阶段的材料处理、评审结果与会议纪要均留存归档,形成评审档案。

 

四、申诉与监督机制

所有申报人均享有评审公正的知情权与申诉权;

对评审结果存有合理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提交正式申诉;

申诉事项将由独立复评小组评估处理,并于规定时限内给予正式反馈;

若发现申报虚假、数据造假、剽窃抄袭或不当影响评审行为,奖项有权撤销授予并公开说明。

 

五、评选成果使用与展示

获奖者将纳入智未奖“年度荣誉名录”,作为对外展示、合作推荐与资源支持的重要依据;

获奖项目将择优入选“优秀案例库”,用于后续的研究报告、主题展览、跨界协同等平台应用;

      奖项组委会将持续跟踪获奖者的发展进展,构建长期支持机制与创新生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