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至7日,由智维论坛主办的“非遗传承人写作计划”发布会在江苏苏州成功举行。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为“口述历史记录与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吸引了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文化传播、历史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文化传播从业人员参与。与会者围绕如何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路径和有效方法。
本次发布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口述历史如何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专家们指出,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依赖于文字资料和物质遗产的保护,更离不开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非遗传承人往往是某一传统技艺或文化形式的活体见证,他们通过口述历史记录自己的传承经历和技术诀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当代得以延续。
与会的非遗传承人分享了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强调口述历史的独特性在于能够展示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文化故事,而这些口述历史的记录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传统文化传播创新”专题环节,来自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和传播学的专家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专家们认为,口述历史作为一种传统的记录方式,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后,将拥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深远的影响力。通过数字音频、视频记录,甚至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非遗文化的传播将不再局限于线下,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专家还强调,创新的传播方式能使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停留在文字和声音的层面,而是通过多感官的方式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与认同感。例如,通过互动式体验平台,观众不仅能听到非遗传承人的口述,还能参与到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中,增强参与感和沉浸感。
发布会的另一重要议题是“非遗传承人写作计划”的启动。该计划旨在邀请非遗传承人及相关文化工作者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撰写关于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人经历与技术传承,逐步形成一批记录非遗文化的书面作品。通过这一写作计划,非遗传承人的知识和经验将得到系统性整理与保存,为后人提供珍贵的文化资源。
在计划发布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代表表达了对这一计划的热烈支持,他们认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系统化传承,还能为文化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作空间。通过撰写和出版个人传承故事,他们能够将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价值向更广泛的群体展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智维论坛在发布会总结中提出,未来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播应更加注重跨界合作。非遗的保护不单纯是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它还涉及到社会的参与、科技的支持与市场的推动。通过结合文化、教育、技术和传播等多个领域的力量,非遗文化将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智维论坛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的结合,帮助更多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历史记录、撰写和出版,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此次“非遗传承人写作计划”发布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口述历史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得到了创新,非遗传承人将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将自身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此次发布会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文化遗产的未来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