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智慧纽带——中国—东盟智力合作大会在南宁举行,聚焦区域协同中的知识共享与技术互联

发布单位:论坛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11-06

2014年11月5日,中国—东盟智力合作大会在南宁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区域协同中的知识共享与技术互联”为主题,围绕构建知识共同体、提升技术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包容性增长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中国及东盟多国的学术机构代表、政策顾问、企业人士及国际组织观察员齐聚一堂,为亚洲区域合作开启了一场富有深度与前瞻性的思想交汇。

当前,在全球知识经济加速演进和区域经济体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面临共同命题: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提升区域协作水平?如何推动技术标准、数字能力、教育资源在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本次大会正是为回应这些关键问题而举办的一场多边智力盛会。

与会专家指出,区域发展不再仅依赖传统的贸易与投资,而是越来越依靠“软要素”的流动——人才、知识、技术与制度创新能力。构建中国—东盟的知识合作机制,不只是补充“硬合作”的空白,更是推动区域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会议期间,多国代表围绕“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科研成果协作转化路径”“区域教育合作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多方共识认为,建立包容性知识生态,需要打破数据壁垒,推动科研平台互联、创新政策对接,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多位代表强调,在技术飞跃成为决定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当下,任何单边发展都无法独善其身,协同才是区域竞争力的真正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大会还展示了若干区域合作试点项目的早期成果,包括跨境技术孵化平台、联合研究资助机制和区域智库联动网络的建设经验。这些实例表明,中国与东盟在智力合作领域已具备实践基础,关键在于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合作机制。

在闭幕环节,大会倡议发起“中国—东盟知识共享伙伴计划”,推动建立多层级、跨领域的合作架构,包括政策交流平台、联合研究项目库、青年学者流动机制等,以形成更广泛、更加均衡的知识互通格局。

专家表示,南宁此次会议的意义,超越了单次对话本身。它昭示着中国与东盟关系从贸易导向迈向“智慧协同”的新阶段,也表明在区域发展走向深入耦合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将成为未来真正可持续的战略资源。

      这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共同起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