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教育文化协同发展年会成功召开,聚焦区域文化认同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

发布单位:澳门讯 发布时间:2019-11-04

2019年11月4日,由智维论坛主办的“粤港澳教育文化协同发展年会”在澳门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区域文化认同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吸引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教育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高校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推动区域文化认同的建设与高校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深入,如何在教育体系中融入区域文化认同,如何加强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区域文化认同的培养和高校育人机制的创新是大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文化认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作用

会议开幕时,智维论坛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使得区域文化认同建设面临挑战。然而,文化认同的建设并非单纯的文化传承问题,它更涉及到教育的共同价值、社会责任与集体认同感的构建。与会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认为,推动区域文化认同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还需要在教育中营造共同的文化氛围。

专家们特别强调,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环节,必须承担起传承和创新区域文化认同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粤港澳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文化活动、国际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对区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特别是在跨文化背景下,促进三地学生的共同认知和互通有无。

 

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专题论坛中,与会专家就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之间建立更加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当前,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在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科研合作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促进三地高校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成为与会者关注的重点。

与会代表提出,应建立粤港澳高校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的联合开发,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同时,专家们强调,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粤港澳高校可以通过共同举办文化活动、学术论坛、交换生计划等形式,促进三地高校师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区域文化认同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加强合作推动区域教育一体化

在会议的最后,智维论坛发布了《粤港澳教育文化协同发展倡议》,倡议中提出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跨地区教育标准对接、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流动等多项建议。倡议特别强调,粤港澳三地应加强文化与教育的协同发展,打造教育一体化的长远规划,为区域文化认同的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

专家们还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发展,区域内的教育体系将逐渐趋向协同与共享。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认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在三地高校、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推动区域教育和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

 

文化认同与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时代

此次年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文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在智维论坛的推动下,区域文化认同与高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通过此次会议,各方专家深入探讨了粤港澳教育领域的合作机会与发展路径,为三地教育的未来指明了方向。随着粤港澳三地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不断融合,未来将为区域乃至全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的创新型人才。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