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至17日,智维论坛“青年领袖培养计划”启动会在香港成功举行。会议同期举办了首届青年创新论坛,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青年学者、社会创新者、技术实践者与教育工作者共聚一堂,围绕“青年如何在智能时代中成长为具备系统性认知与公共责任的变革力量”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入交流与实战协作。
此次启动会标志着智维论坛面向未来十年的青年战略正式开启,致力于培育具有跨界思维、公共视野与协作精神的新一代思想型青年领袖。论坛宣布将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青年参与全球议题塑造,包括国际交流项目、协同创新实践、青年研究出版资助、导师机制与行动孵化平台等。
青年领袖计划发布:赋能新一代认知合作者
在启动会上,智维论坛正式发布“青年领袖培养计划”五大核心模块:
全球议题游学项目:联合海外高校与社会机构,组织以“认知调研+跨文化观察”为核心的国际访问计划;
创新写作支持机制:资助青年进行深度写作与研究表达,推动具原创性、批判性与社会洞察力的成果发布;
未来协作者训练营:开展结构化训练课程,包括“系统思维”“跨界沟通”“议题建模”等技能模块;
跨界导师网络:邀请来自科技、社会、人文、政策、教育等领域的中青年导师,为项目参与者提供持续引导;
协作行动孵化器:为有潜力的青年提案提供资源对接与项目孵化支持,鼓励“思想落地”与社会实验。
智维论坛发言人表示:“青年领袖不是‘标签’,而是一种认知状态和行动姿态。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能看懂系统的人,能在模糊中行动的人,能与他人协同建构未来的人。”
青年创新论坛:激荡思想,实践共建
作为启动会的同期主活动,青年创新论坛通过开放议题协作坊、小组共创对话、快速原型实验室等形式,为青年参与者打造一个“多语境、多角色、多任务”的交流与合作空间。
论坛共设置6个主议题模块:
数字社会中的青年认知结构重建
青年与未来劳动:平台机制下的协作伦理
从“用户”到“共建者”:青年参与公共系统设计的可能性
教育变革与新型学习生态构想
面对气候、AI与制度失效的青年想象力
青年行动力的地域差异与全球连接策略
在“未来学习与认知自治”协作坊中,来自印度、芬兰、中国、肯尼亚的青年代表共同构建了一个面向10年后学习场域的“混合共学模型”原型,涵盖AI辅助学习、社区知识节点、非标准化评估机制等要素。
联动未来:从一次计划到一代人的连接网络
会议最后,智维论坛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设立“青年思想行动基金”,支持青年以个人或小型团队形式持续推进跨界议题项目。同时,将建设“青年认知地图”与“全球青年议题观察数据库”,作为青年研究者与实践者的长期共建平台。
联合发起机构还共同签署《青年公共参与倡议(香港备忘)》,呼吁全球智库、高校与社群平台共同:
承认青年在重大社会问题中的主体性与制度性话语权;
提供结构化认知工具与组织协作资源;
拓展多语种、多文化、多边界的青年合作机制。
延伸动态:
自2015年以来,智维论坛陆续推出“青年写作计划”“智未奖·青年单元”“青年实验室”等项目;
2020年前,论坛将组织“未来青年观察”系列国际巡回对话;
青年领袖培养计划现已开放首批试点申请,详情请访问官网/青年板块。
本次“青年领袖培养计划”启动会不仅是一场项目发布会,更是一代人认知自觉的觉醒现场。我们相信,未来并不掌握在巨头手中,而属于那些愿意深思、敢于连接、能够共建的年轻人。未来的地图,正在他们手中被一笔一划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