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重镇的再出发——中部崛起与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

发布单位:论坛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4-04-19

春日的郑州,风正暖。2014年4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研究者、企业家和政策顾问汇聚于黄河之滨,共同参与一场主题鲜明、问题直指根本的会议——中部崛起与产业数字化高峰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制造重镇如何迈向智能产业链”,不仅呈现出中部城市转型的焦虑与希望,也传达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区域战略的再定位。

“如果我们还在靠老办法拼产量、压成本,那么再过五年,可能连订单都留不住。”论坛现场,一位本地制造企业负责人在发言中毫不避讳现实的压力。他的这番话,引起不少与会者的共鸣——这是一个旧动能失速、新动能尚未成形的过渡期,但也正是抢占智能产业链高地的战略窗口。

在数字化浪潮中,中部制造强省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从“代工基地”向“创新节点”的跃升?这些问题成为会场上反复被提起的焦点。

专家们指出,中部地区虽起步略晚,但具备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关键不在资源禀赋,而在是否有足够的战略决心与系统化的执行机制,推动制造业由“规模主导”向“智能协同”转变。

论坛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部制造业在装备智能化改造、产业链数据打通、平台化协作机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但若能抓住“互联网+先进制造”的技术交叉点,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报告提出,应围绕智能工厂、产业大脑、数字孪生等核心环节构建区域级创新平台,加快形成集群化、柔性化的智能产业链体系。

分论坛讨论中,不少地方政府代表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有的城市推动传统工厂“上云”,通过设备数据化改造实现预测性维护和远程协同;有的园区引入产业数字中台,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转型门槛。也有企业代表表示,数字化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改变了组织结构与经营哲学,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革命。

“中部不是等风来,而是要主动造风。”一位与会学者的总结引发热烈掌声。他强调,智能产业链并不遥远,它就嵌在每一条决策路径、每一次技术投入之中。转型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具体的、日复一日的结构演进。

会议最后,组委会宣布将在未来设立“中部智能制造年度观察机制”,持续追踪区域数字化进程,推动地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这也被视为一次论坛之后,实践真正开始的信号。

郑州这座老牌制造重镇,正站在一次前所未有的门槛上——是固守惯性,还是跃向智能?这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更关乎中部地区整体的产业命运。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