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医疗新趋势,激活医工融合的技术协同与产业转化路径
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与智能技术深度渗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医工交叉创新推动精准医疗、公共健康体系与生物科技协同发展?2024年3月26日,由智维论坛主办。论坛主题为:“科技融合推动精准医疗与健康未来”,汇聚来自医疗机构、生物科技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所、政策制定机构与跨学科高校的近百位代表,共同探讨医工结合在下一代医疗体系构建中的角色与机制。
本次论坛作为智维论坛“未来社会与生物技术协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技术融合、交叉研究与产业落地三大方向,围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生物材料与器械创新、医疗数据平台建设、个体化治疗方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交叉融合已成主线,精准医疗迈入“协同智能”阶段
开场主旨演讲中,同济医院专家指出:
“精准医疗不再仅靠单一学科的突破,它正在走向一种‘多模态集成 + 智能协同决策’的复合路径。工程技术、数据智能、生物科研和临床体系之间的深度对接,是推动健康未来的核心引擎。”
与会专家强调,当前我国生命科学创新正从“实验室突破”转向“系统性应用转化”,而医工结合正在成为这一跃迁中的关键机制。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微创机器人、可穿戴诊疗系统为代表的新兴交叉领域,为个体化、数据驱动的医疗模式提供了基础设施。
四大前沿议题,深掘技术交汇与产业转化路径
论坛设置四个专题单元:
1. 智能医疗与AI诊疗平台建设
探讨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识别、病理分析、诊断辅助决策中的应用路径与伦理框架。
2. 生物材料与个性化器械创新
聚焦3D打印骨科植入物、柔性传感器、介入器械等工程创新在临床应用中的设计转化问题。
3. 数字健康与医疗数据治理
分析健康数据平台的安全性、互联互通机制、个体隐私保护与平台监管问题。
4. 区域医工协作与科研转化机制
探索“医院+高校+企业+政府”四位一体的交叉创新平台模式,推动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
论坛现场发布的《医工协同发展案例报告(2024)》中,梳理了国内10个典型医工融合案例,包括武汉人工智能辅助康复系统、苏州精准植入器械平台、深圳智慧医院工效系统等。
武汉发布“医工交叉创新协作倡议”
在闭幕环节,论坛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发布《医工交叉创新协作倡议(武汉共识·2024)》,提出以下核心行动方向:
建设跨学科共创平台,常态化开展工程与医学人才联合培养
推动国家级“医工实验室联盟”试点,强化科研协作机制
鼓励数据共享与医疗AI模型的开放测试机制
设立“健康未来挑战基金”,扶持青年医工协作团队孵化落地
建立健康技术伦理审查与治理框架,前置风险识别与社会评估
智维论坛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动“生命科学+工程智能”交叉议题进入年度持续研究机制,并计划于2025年联合发布《未来健康技术演化趋势白皮书》。
科技融合,正在重新定义健康的边界与深度。武汉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跨学科交流,更是一次未来医疗结构的先期建模。精准医疗的新时代,属于那些愿意跨越知识边界、重构协作方式、共同设计未来健康图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