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智维论坛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文化外交峰会”在意大利罗马顺利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全球危机下的文明互鉴与文化共情”,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文化外交官、学者、政策制定者及社会组织代表,聚焦后疫情时代如何通过文化外交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危机下的挑战。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卫生危机、经济挑战及社会冲突。在这一背景下,文化外交作为增进文明互鉴、促进国际理解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关键。峰会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文化的桥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共情,从而为全球恢复与未来合作创造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开幕式上,意大利文化部长表示,后疫情时代,文化不仅仅是娱乐与美学的体现,更是全球团结与共同应对挑战的核心力量。他强调,在当前全球危机加剧的背景下,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互鉴是恢复国际信任、合作与和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外交,各国可以通过艺术、文学、电影、音乐等多样化的形式,超越语言与政治的障碍,建立深层次的文化联系和共情。
与会的文化外交专家普遍认为,文明互鉴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能有效推动各国在全球危机面前的共同行动。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通过分享抗疫经验、互助物资与精神文化支持,展现了跨国文化共情的重要性。专家们强调,未来的国际合作应更加注重文化维度,推动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全球治理框架。
在“文化共情与全球合作”专题讨论中,文化学者和社会心理学专家探讨了文化共情在全球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专家们指出,文化共情并不仅仅是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能够通过共享的故事和经验拉近各国民众之间的距离。
专家们举例说,在疫情期间,全球不同国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本国的抗疫故事,展示了民众之间的互助与团结,这种情感的共享大大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情感。与会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文化共情能够成为各国跨越疫情、经济复苏和社会重建的情感纽带,增强国际社会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文化外交的机制创新”讨论环节,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推动文化外交的有效性。与会者普遍认为,文化外交不仅要通过传统的政府间合作框架,还应注重民间文化交流、学术合作与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合作。
专家们提出,文化外交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多边合作和包容性。各国应通过国际组织、文化使团及非政府组织等渠道,共同推动全球文化网络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共享。同时,文化外交也需要创新方法,借助数字技术、在线平台等手段,开展跨国文化交流和互动,打破传统交流的时空限制。
此外,专家们还提到,文化外交应关注全球民众的需求,特别是如何通过文化项目帮助战乱和贫困地区的民众恢复生活信心,推动全球社会的心理恢复和文化重建。
在“数字化文化外交”专题讨论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专家探讨了数字平台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文化外交已成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专家们指出,疫情期间,许多文化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数字技术不仅帮助文化传播打破了地理界限,也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全球文化对话中。
数字平台的应用,特别是在艺术展览、电影节、在线音乐会等领域,成为文化外交的新型表达形式。专家们呼吁,各国应通过加强数字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互动,推动全球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各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此次“后疫情时代的文化外交峰会”不仅为全球文化外交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创新模式,也为全球危机中的跨文化合作和情感联结奠定了基础。随着全球文化外交机制的不断完善,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共情将成为未来国际合作与和平的重要动力,推动全球迈向更加包容、公正与和谐的未来。